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這意味著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的另一只靴子落地,正式進入實施操作階段。
這項政策的實施,不僅涉及諸多應屆高中階段畢業生,也關系著更大范圍的家庭如何作出教育選擇,關系著國家未來勞動人口的供給和素質提升,關系著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走向。
那么,如何認識和理解這項政策,它的實施將給百姓生活、教育事業和國家發展帶來什么?小編根據大家都關注的問題,收集整理出了以下信息。
高職擴招100萬人的依據是什么?
我國高技能人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迫切需要擴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將高職擴招作為穩定就業、促進經濟的一項舉措提出,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為什么是高職?100萬人的數字是怎么來的?是權宜之計還是長久之策?
在5月8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明確表示:“此次高職擴招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將對我國教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變革、增長動力轉換的攻關期。但是,我國高技能人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迫切需要擴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給。
縱觀世界制造業強國,日本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則達到50%。從中國的情況看,人社部2018年數據顯示,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1.65億人,占就業人員總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萬人,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6.2%。
現實中,職業教育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據統計,在現代制造業、新興產業中,我國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近70%的畢業生在縣市就近就業,成為支撐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產業的生力軍。
誰能加入高素質技能人才大軍?
取消高職招收中職畢業生比例限制,針對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單列計劃,加大東部地區院校向中西部地區的招生計劃投放力度。那么,這支高素質技能人才大軍誰能加入呢?
對于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可采取現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方式,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或使用本省份或各校組織的文化考試成績,職業技能成績使用本省份或各校組織的職業適應性測試成績或職業技能測試成績。
對于退役軍人和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可免予文化素質考試,由各校組織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職業適應性測試或職業技能測試,依據測試成績錄取。
對于符合免試條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由高職院校予以免試錄取。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對于取得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生,報考相關專業可免予職業技能測試。
在錄取方面,將遵循“分類確定錄取標準,擇優錄取”原則。將面向不同群體單列招生計劃,一部分面向退役軍人,一部分面向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
在入學方面,新生入學時間由各地各校結合考試招生安排確定。10月以前錄取的新生,可在2019年秋季開學;10月以后錄取的新生,可在2020年春季入學。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教育報)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