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來源:新京報
關鍵詞:南大,辭職,南京大學,梁瑩
南大校方沒有因梁瑩自己提出辭職,就淡化處理此事,這點值得肯定。
備受關注的南京大學“自刪論文”教授梁瑩學術不端一事,又有最新進展——近日,南京大學發布了對梁瑩的處分決定。
南大校方對梁瑩的處分共有7條。這7條包括: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行政記過處分,取消梁瑩研究生導師資格,調離教學科研崗位,終止“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聘任合同,報請上級有關部門撤銷其相關人才計劃稱號和教師資格。
此前有媒體報道,因學術不端深陷輿論漩渦的梁瑩曾表示,因為無法忍受部分同事、學生及媒體的“惡毒攻擊”,同時鑒于身體原因,自己已向學校提出辭職。
而從南京大學發布的調查處理結果看,校方顯然并沒有因梁瑩自己提出辭職,就淡化處理此事,而是根據嚴厲調查做出學術處分和行政處理。毫無疑問,這種“辭職不影響處理學術不端”的零容忍姿態,值得肯定。
畢竟,梁瑩選擇“向學校提出辭呈”,被輿論解讀為“及時止損”。很多人曾擔心,涉事校方會因此不認真啟動調查、處理,到頭來,順利辭職離開學校的梁瑩可能全身而退,換個地方還能繼續在學術圈“行走”。
南大并沒有受“辭職說”影響,堅持啟動調查,打消了許多人的顧慮。自己主動辭職和因學術不端受處罰、被解職,本就是完全不同的性質,即便接受其辭職,也要調查其學術不端行為、做出具體認定和處罰,這也是對待學術不端的應有姿態。
接下來,涉事校方不妨對處理通報做些更詳盡的“補充說明”。從嚴肅規范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看,處理通報在公布處理結果之外,還不妨公布具體的調查事實,即調查發現哪些違反學術道德的事實,再根據哪些規定進行處罰。有了對具體事實的陳述,社會公眾也能更好地判斷處罰是否適當。
而今南京大學已認定梁瑩存在學術道德等師德問題且情節嚴重,做出7項處分從常理上看也不算輕。而若對處分的事實依據充分說明——比如,梁瑩學術道德問題情節嚴重到何種程度,調離教學科研崗后會否從事行政、管理崗等,對這些詳細說明,也能起到更好的釋疑效果。
從罰責相一致角度看,確實該學術的歸學術、教育的歸教育。有學術不端行為的,剝奪學術頭銜;有師德問題,該撤銷教師資格就撤銷,讓其不得再從事教學……這類處理教師行為不端的方式,只要處分結果與行為嚴重性匹配,就合情合理。而公布事實依據,也會讓“罰責匹配”更能經得起監督。
因其主動大規模撤稿而遭曝光,最終被學校認定存在嚴重的學術道德問題,梁瑩學術不端問題被處理,因其發酵路徑和足夠話題性,足以成為處理學術不端的標志性事件,也足以警示更多學者:學術不能不擇手段追求短期成果,必須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歡迎關注川越培訓學校二維碼。
川越培訓學校微信二維碼
川越培訓學校高中家長內部資料分享QQ群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